今天的医学是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之大成者。我们正处在一个对卫生健康需求极为强烈的时代,健康正融入所有政策,卫生健康工作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同时,在卫生健康领域,生物的、信息的、材料的等技术革命极为活跃。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医学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但同时也使医学越来越倚重于科学技术甚至片面依赖科学技术成为一种趋势或者可能,这需要引起各方的重视。
在医疗技术不甚发达的过去,医学人文很好地弥补了医疗技术的缺陷。而在未来医学的发展中,即使再发达、再先进的医疗技术依然弥补不了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中国卫生健康部门历来高度重视医学人文建设工作,不断加强人文关怀,持续改善医疗服务。不久前,国家卫健委出台了《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对未来3年医学人文建设做出了具体部署。北京市卫生健康部门着眼首善之区,大力加强医学人文建设,努力改善医疗服务,在推动健康北京建设上久久为功。
如何进一步推动医学人文精神落地?我想强调三个“离不开”。
首先,医学人文精神的思想根基离不开人类文明成果厚实的土壤,在中国尤其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外医学历来重视医学人文精神。希波克拉底誓言在医生中代代相传,阿拉伯世界也有医生专门的祈祷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博大精深,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医学理念。
其次,医学人文精神的实践运用离不开叙事医学这个好工具。一项工作的生命力离不开理论的探索和实践的运用,一定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实践证明,叙事医学是推进医学模式改变、和谐医患关系、提升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的好抓手好工具。
近年来,北京市属22家医院不断推进叙事医学的临床运用,坚持抓思想认识的统一、抓组织体系的健全,共有118个科室被授予“市属医院医学人文建设示范科室”,成为叙事医学临床实践基地。国家卫健委调查北京市属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结果从2019年的91.55分上升到2022年的94.55分。
再次,医学人文精神的有效践行离不开一支“致良知、达良能”的医生队伍。人是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好的理念、好的叙事医学工具,离不开良知良能的医师队伍。良知良能,是对医生最本质的要求。医者的仁心仁德不仅体现在对病患的治疗行为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患者的关怀上,真正“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在医学无能为力时,有时爱和慈悲能达到技术无法触及的边际。这就是医学人文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全球人口老龄化时代已经到来,少子化和长寿趋势使得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预计2030年全球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对医疗卫生机构而言,多慢病管理是常态。面对老龄化引发的诸多疑难杂症,我们更多的可能不是用医疗技术消灭疾病,而是通过医疗技术和医学人文精神实现与病共存,而这将更加呼唤叙事医学工具的更广泛、更深入的运用,更加需要医学人文的力量。
展望未来,我们无须担心医学技术的发展会消解医学的人文精神,因为在更高层次上这二者是互补、互动并共融的,尤其是叙事医学的临床应用,架通了医者与患者、医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未来,我们不能也不可能放弃人文情怀、人文精神,毕竟,这事关医学发展之路,事关人类健康未来。
(作者为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巡视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购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nbigo.com/n/2039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