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具有重要意义。在如今的拉美地区,中医药文化已经逐渐生根发芽。近日,记者采访了巴西、智利、阿根廷等国从事中医药工作的华侨华人,请他们分享在拉美奋斗的故事。
融入当地——
为居民义诊
治疗多发病
“我进行第一次针灸治疗以后,肩周炎大为好转;第二次,十几个亲戚朋友全来了。大家都相信来自中国的叶医生。”70岁的苏埃里·平托来自巴西山城科蒂亚,每次听到有中医来义诊,他都会前来转转。
平托提到的“叶医生”,是巴西中医药学会执行会长叶富坤。每个月第一个星期日,他和该学会的中巴针灸师总会开展义诊。在科蒂亚,这个活动已坚持11年。在另一座城市圣保罗,这个活动已达21年。
为何坚持义诊这么久?叶富坤坦言:“21年前,我第一次义诊结束后,很多经济困难的患者充满喜悦地请求我们下次再来,那一刻我不由自主地议应承下来。医者仁心,我太知道没钱又疾病缠身的痛苦了!”
从此,叶富坤和跟着他学习的中巴针灸师一边通过举办义诊积攒经验,一边为边远地区的贫困病患缓解疼痛,并向当地民众宣传中医针灸治疗的好处,教导他们保健养生方法,他开办的中医诊所也逐渐为人所知。
以针灸为代表的中医疗法在19世纪初传入巴西。目前,针灸治疗已在巴西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可和应用,被纳入巴西统一医疗体系,多所高校开设针灸课程。
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智利中医药协会以及当地中医文化的爱好者同样经常开展中医义诊活动。智利中医药协会会长杨剑波的义诊桌前,总会排着长长一队等待就诊的队伍。他详细为患者答疑解惑,把脉详询身体状况,并结合每名患者的生活习惯,讲解一些中医调理和预防、保健、养生知识,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
杨剑波已在智利打拼20多年,担任智利中医药协会会长后,他通过带领协会开展教授太极拳、中医知识培训、针灸义务治疗等活动,让更多当地人认识和了解中医。“现在很多患者、医务人员已成为我们协会会员。在学习中医知识后,很多人学会了自我保健,由衷赞叹中医非常神奇。”
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有这样一家诊所,这里的诊断疗法是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草药膳食、针灸推拿,登门问诊的当地人络绎不绝。
开设这家诊所的是华侨李文忠,也是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医科大学客座教授。除了开办诊所,他还创办中药厂、研发中药。
李文忠说:“我广泛收集门诊信息,了解当地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什么,了解当地人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针对当地人生活习惯,他有针对性地研发中药产品,产品十分适销对路。
这些年,在李文忠推动下,阿根廷相关部门认可的中药材种类从37种增加到110种。
初到拉美——
街上找病人
电视搞讲座
中医药在拉美从被认识到被接受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叶富坤回忆,1973年,他携中医与武术来到巴西时,当地人除了从电视里看过中国功夫影片外,对中国其他方面知之甚少。“对当时拉美地区的民众而言,让他们认同用一根针治疗病痛简直是天方夜谭。”
“最初,没有人愿意接受我的针灸治疗,我就背着针药工具包在大街小巷找病人,我还承诺可以治好病后再付费用。”叶富坤说,经过一段时间努力,他终于站稳脚跟,建立起自己的诊所,前来看病的患者遍及各阶层人士。后来,他接受巴西环球电视台专访,获得借助电视媒体普及中医药文化的机会,越来越多人通过电视认识了这个来自中国的会武术的医生。
杨剑波坦言,在异国传播中医药文化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语言。“我们团队中虽然有翻译,但在当地讲解中医知识时,很难通过一句句转述,把很多中医专有名词的含义准确表达出来。”由于语言不通,团队中许多人感到难以融入当地,先后离开,最后只有杨剑波留了下来。
为了跨过语言关,杨剑波开始苦学西班牙语。“我随身带着一本西语字典,每次和患者沟通不畅的时候,就翻开查阅;夏天穿短袖,我就把新学的单词写在手臂上,工作之余不时看一看,积累了很多词汇。”经过近一年的诊治,他已经初步掌握了西语,还能在电视节目中与主持人对谈。后来,他还收到当地大学邀请,开始在校内开设中医学习班,为选修这一课程的医学专业学生讲授中国传统医学知识。
初到阿根廷的李文忠雄心勃勃,携带着在国内积攒的资金,打算在当地投资设厂,生产中药产品。然而,当他将全部资金投到厂房建设后,由于语言不通,对当地医药政策了解不深,投资遭遇挫折。此后,他继续经营中医诊所。一次,一名患有脊柱侧弯的患者前来看病。通过李文忠的中医疗法,这名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巧的是,这名患者是当地电视台一名知名主持人,便邀请李文忠到电视台做中医讲座。
为了让阿根廷民众理解抽象的中医理论,李文忠找到了自己的教学方式。“比如我把人们生活中遇到感冒、头疼、发热等病症和人体穴位结合起来,告诉人们怎么通过中医疗法,认识和治疗一些常见病。”通过将中医理论和人们生活紧密联系的讲解形式,李文忠讲述的中医药文化逐渐被当地人接受。
发扬光大——
海外设考场
侨胞贴心人
随着在拉美地区逐渐得到认可,中医药发展逐渐体系化、专业化。
作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的创会成员,巴西中医药学会近年举办了近10次国际中医师、针灸师专业人员水平考试(南美考区),考生来自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南美各国。
学习中医5年的圣保罗医生蒂芙尼去年通过了这一资格考试,并成为义诊的骨干医生。一开始,她对一根小小的针的疗效还有些怀疑。感受到针灸的疗效后,她对中医和中国产生了浓厚兴趣,“我最想去北京深造医术,最想去义乌看看中国人怎么致富。”
谈及开展从业资格考试的原因,叶富坤说,由于一些针灸学堂师资参差不齐,导致学生水平不一,影响了针灸行业形象,“所以我多年前就想办法倡导开展国际资格水平考试,提升从业人员的技术能力”。
在阿根廷,一种治疗头虱的特效药产生深远影响。在当地,头虱病曾在儿童群体流行甚广。通过试验,翻查中药典籍,李文忠研制出一种制剂,效果明显。他以个人名义在阿根廷成立了慈善基金会,每年向阿根廷学校免费捐赠价值不菲的灭虱剂,“这既是为了根治阿根廷孩子的头虱病,也给中医药留个好名声”。后来通过李文忠牵线搭桥,阿根廷卫生部多次派团访问中国,开展考察交流,商讨两国中医药合作事宜。
在智利,中医药协会联合各商会,面向当地侨胞建立义诊中心。杨剑波说,许多前往智利经商的华侨与当年的自己一样面临语言难关,一旦需要寻医问药,很难找到合适的翻译,这个中心除了向侨胞提供免费问诊服务外,还可派人陪同他们前往本地医院,帮助他们描述病情、解释术语。从今年开始,中医药协会还增设了“网上义诊”项目,侨胞只需要通过手机上网,传递医疗影像,就可以获得医生解答,被很多侨胞称赞为“贴心人”。
“作为在海外从事中医药工作的人,我们责无旁贷,有义务推动中医药走向海外,服务侨胞和当地民众,让我们古老的中医文化在更多地方得到更好发扬。”杨剑波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购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nbigo.com/n/2038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