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长期以来,海内外华侨华人携手同心、勇毅前行,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发展的时代篇章。在中国多地,各具特色的华侨专题博物馆保存和记录着华侨华人相关历史文物,也讲述着海内外华侨华人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鲜活故事。本版特别策划“侨·博物馆”系列报道,邀请读者共同走进华侨专题博物馆,透过一件件特殊藏品,从不同博物馆的特色“切面”中,感受华侨专题博物馆的独特风采,倾听华侨华人的动人故事。
梁上悬着中药包,墙上满是码放各类药材的抽屉,柜台摆着盛凉茶的大水桶,掌柜小心翼翼地称量着中药材,伙计在药铺门前卖力踩着药碾子……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简称“侨博馆”)基础陈列——华侨华人历史文化展的第二展厅,一个以历史实物复原的中药铺,重现了百年前华侨华人在海外开设中药铺的景象。
走进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就像走进一幅记录华侨华人奋斗发展、融通中外历史文化的绚烂长卷。长卷中的一缕中药香,牵引出华侨华人在海内外学习传播中医药文化的种种故事。侨批中的药方,流传海外的中医著作,装在玻璃罐里的上万根针灸银针……一件件中医药相关展品背后,华侨华人促进海外中医药传播的故事正在讲述和延续……
藏品述说历史故事
今年春夏之交,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举办的藏品捐赠仪式上,从美国专程赶来的华人收藏家陈灿培随身带着一支印有“同仁堂”字样的绿色玻璃瓶,爱不释手。仪式现场,他兴致盎然地向观众介绍此次带来的中医药相关实物藏品。在此次捐赠仪式上,陈灿培夫妇和谭瑞进夫妇向侨博馆捐赠的400多件(套)实物藏品,再次丰富了侨博馆在中医药方面的馆藏。
“18—19世纪美国淘金热时期,在旧金山华人聚居区,中医药店比中餐馆还多。那时候,中医药就经由旅美华侨华人在美国传播开来。”家中两代人都在美国从事中医行业的陈灿培说,多年来他亲身经历、亲眼见证着中医药文化在美国的传播推广,如今他致力于收集在美国的中医药相关“老物件”。
1799年美国当地报纸刊发的中药广告、称重中药用的秤、各式各样盛放中药的玻璃瓶……捐赠仪式上展出的中医药相关藏品琳琅满目。而在侨博馆基础陈列——华侨华人历史文化展中,总能看到中医药相关展品,满是历史印记的藏品静静诉说着各自的故事。
——新西兰中医师林金洪捐赠的上万根针灸银针,见证了中医药在新西兰推广并获得认可的历程。自1996年在新西兰开办中医诊所以来,林金洪接待并治疗了数以万计的各族裔病人。他将行医使用的一次性针灸银针保留下来,装在巨大的玻璃瓶中,捐赠给侨博馆。2020年,他获得新西兰中医界的最高荣誉王丙才(William Wong Doo)奖,这是该奖项自设立以来第一次授予华人中医师。
——行销东南亚多国的“虎标万金油”,是中医药在东南亚受到欢迎的缩影。著名华侨企业家胡文虎、胡文豹兄弟在新加坡开设永安堂总行,永安堂制造的“虎标万金油”等中药产品一度销量火爆,至今已成为驰名中外的“百年老字号”。
——新加坡中医师公会1948年出版的《医粹》、新加坡第一家中医院同济医院医师、新加坡中医中药联合会主席黎伯槩撰写的《医海文澜》,展现了海外中医界结出的中医药学术研究硕果。
“中医药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华侨华人就像一座桥梁,搭建了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通道。在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中医药为海外华侨华人的健康保驾护航,中医药文化也随之在海外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宁一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侨博馆通过收集整理馆藏的中医药相关藏品,策划、推广华侨华人中医药文化展,通过“以物叙事”的方式,直观、立体、多元地呈现中医药文化随着华侨华人在全球传播的过程。
展现华侨华人发展脉络
模拟郑和下西洋航船木箱的展柜、将东南亚中药品牌的广告纸用亚克力板串联成五彩斑斓的“广告墙”、以“云中谁寄锦书来”为设计灵感悬挂在展厅顶部的侨批段落、还原中药铺历史风貌的场景搭建、一比一复制的东南亚“药膳”菜肴……
2022年11月,“华踪医迹——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展”(简称“华踪医迹展”)在侨博馆开幕。展览通过200余件(套)实物、文字、图片、视频展品,回顾了东南亚华侨华人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发展的历程,讲述了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出海”的不解之缘。此后,侨博馆相继与浙江宁波帮博物馆、广东广州华侨博物馆等相关机构合作举办“侨行万里·一脉岐黄——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展”(简称“侨行万里展”),展览范畴从东南亚地区拓展丰富到全球多国。
展览中,一句古巴俗语让人印象深刻。“连中国医生都治不好了”,这句俗语用来形容病入膏肓、医治乏术的境况,它的由来与中医药有直接联系:1858年,中国医生詹伯弼来到古巴哈瓦那,他运用传统草药知识,结合古巴当地药用动植物研制中药,在当地行医。因为医术高明、疗效显著,给穷人看病不收费用,他的医术和品德被古巴人称赞。这个“中国医生”的故事,勾勒出华侨华人促进中医药海外传播、中外文化交融的暖心画面。
从分散展出的中医药相关藏品,到系统呈现的中医药专题展览,侨博馆通过“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展”,尝试探索着整合馆藏资源、开发专题展览、系统展现华侨华人发展脉络的创新策展思路。
华踪医迹展执行策划人赵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展”不仅集中展出了直接反映中医药在海外使用与传播的见证物,还汇聚了各类中药商品、广告纸等中医药在海外发展的衍生物,展现了中医著作等海外中医药从业者产生的学术成果,并通过多样的展览方式呈现中医药相关侨批等体现中医药与华侨日常生活相互融合的情景。
“人是文化的载体,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随着华侨远赴海外的脚步传播到世界各地。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医界人士在住在国建设医院与慈善机构、创办中医药品牌、为贫苦同胞和当地民众施医赠药,既传播了中医药文化,也发扬了互帮互助、团结一心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宁一说,“‘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展’以中医药为切口,记录和见证了中国人移民海外的历程,也展示了华侨华人传承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搭建中外文明交流桥梁的重要作用。”
感受中医药文化亲和力
“假如你是一名华侨,现在打算远赴东南亚开中药铺谋生。快在展厅找一找,哪些器具不可或缺?”在侨博馆展华踪医迹展手册上,一张可撕拉的活页为观众提供参观“线索”。展览期间,侨博馆推出五场文化教育活动,做中草药香囊包,品新会陈皮茶,制作安神香药、欣赏古琴演奏,邀请观众在互动中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在宁波帮博物馆侨行万里展期间,“小小李时珍——中医药地图拼贴画”“妙手回春——中医药书法标本制作”“中医药山水画制作”“观中医药文化展,做蒿类植物标本”等社教活动吸引了许多青少年参与。他们通过亲手制作中医药相关手工作品,拉近了与中医药文化的距离。
在广州华侨博物馆侨行万里展期间,博物馆在户外广场设置互动摊位,推出养生茶饮品尝、中医特色疗法体验、中药香囊制作、中医药文化知识大闯关、中医科普书籍推广、中药称药体验等丰富有趣的文化体验活动。
“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系列展览特别关注观众参与感,我们希望观众通过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亲身体验中医药活动,了解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认识到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离我们当下的生活并不遥远,进而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强烈亲和力。”侨行万里展策展人张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如今,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的不解之缘还在继续。系列展览推出以来,侨博馆“以展促藏”,继续征集中医药相关文物藏品,不断完善展览内容,并探索与国内其他华侨专题博物馆及海外侨团、文博机构合作,推动“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展”沿着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传播的轨迹,走出国门,走向海外。
“华侨专题博物馆是见证中国人走向世界,为中国和世界各国发展贡献力量,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文化场所。侨博馆作为中国侨联直属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以展示千百年来中国人走向世界的历史与文化为自身的使命,同时更希望通过藏品深入研究华侨华人群体,运用博物馆展览展示、收藏保护、研究交流等社会教育职能,为增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的贡献。”宁一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购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nbigo.com/n/2037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