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科主任刘梅林提交了《关于促进女性心血管健康的提案》。她呼吁,应采取更积极的措施促进女性心血管健康。
心血管疾病早已成为威胁我国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但当刘梅林向很多人抛出“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时,得到的回复通常是“肿瘤”而非心血管疾病。这让她感觉到,让全社会关注女性心血管健康,依然任重道远。
时钟拨回到1999年,刘梅林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攻读医学博士。导师介绍的一项研究让她深刻认识到,早预防对心血管疾病防控而言意义重大。自此,刘梅林找到了职业发展方向。
回国后,她一方面投身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防治,拯救大量患者;另一方面,她把更多精力放在女性健康尤其是心血管健康的科普和公益活动中。
在国内最大的心血管疾病国际论坛——长城国际心脏病论坛上,刘梅林作为主要组织者开设的“女性健康论坛”多年从未间断。此后,健康领域的大型学术论坛基本都设置女性健康议题,关注女性心血管疾病在学界形成广泛共识。“这是心血管医护人员努力了十几年的结果。”刘梅林十分欣慰。
让女性心血管健康话题从学术论坛进入寻常百姓家、为更多人所知,是刘梅林的新目标。
在她看来,公众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还存在诸多误区和盲区。“比如,人们误认为心血管病患者以男性为主。实际上,从全生命周期来看,女性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于男性,且年龄越大,患心血管疾病风险越高。”刘梅林说。
“再比如,人们往往认为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和男性一致。而实际上,女性还面临一些特殊的危险因素,比如服用避孕药、妊娠、哺乳、绝经等。此外,情绪问题、免疫系统疾病也更容易导致女性心血管健康受到损害。”刘梅林表示。同时,由于女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伴随症状多,掩盖了典型症状,容易被误诊、漏诊。女性的治疗过程及患者依从性也与男性有所不同。因此,刘梅林强调,要重视心血管疾病诊疗的性别差异。
当今社会,女性专属消费品琳琅满目,而针对女性的临床研究和标准化防治策略却屈指可数。刘梅林呼吁,医学界应为女性设计更多专属临床研究方案,从源头厘清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制定更符合女性患者特征的治疗方案,为女性心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女医生很多,但科室主任或领导岗位上的女性较少。这是因为女性普遍承担生育、照顾家庭的责任,难以全身心投入工作。”刘梅林说,“希望社会关注女性健康,多措并举解决女性后顾之忧,充分释放女性的聪明才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购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nbigo.com/n/1980043.html